1. 当前位置:首页>亲子>老公不带娃,累死;老公带娃,气死(男人带娃会怎么样)

老公不带娃,累死;老公带娃,气死(男人带娃会怎么样)

心情不太好,希望能够得到开解。

问题是这样的。

我老公和孩子相处的时候,只要孩子没听他的,或者玩了他认为不能玩的东西,他就会说“这孩子找打”之类的话。有时我受不了他的话,就说你想让一个两岁的孩子怎样做?然后我们就会吵起来!


比如,昨天晚上我正在厨房忙活,忽然就听见我老公凶巴巴地在吼儿子说:不要距离电视太近!

那么大的人你好好说话不行,就知道吼?我想怼他可是忍住了,结果没一会儿,又听见出状况了。

原来孩子自娱自乐,在沙发上爬着玩,从老公身上过了两次,老公又怒了,不耐烦地说:上一边去。结果儿子哭了。

我说:干什么啊!至于吗?

他说:啊,没深没浅的,他手弄疼我了。

这种话他也好意思说出口吗?我真的无语了!不知道儿子怎样做是他能忍受的?反正昨天晚上我们又狠狠吵了一架。


这样的例子很多,有时我都在想他不在家都行啊,关键是和孩子....哎,和我之间他真是什么都顺着我,我们结婚几年里没吵过,算起来他是个不错的人,怎么到孩子这他就这样?

我觉得再多让我老公带几回孩子,我们的婚姻真的就要完了。我有认真考虑过离婚这件事。对他的愤怒与日俱增。心里清楚不能无故让孩子失去父爱,可与其每天这样,他的那点爱我宁愿不让宝贝接受!让他永远都看不到孩子,让他安静过他的,我们过我们的。

如果收到我的问题,请抽出点时间回复,谢谢你们!


爸爸带孩子这件事,的确挺多槽点的。男人的大(bu)猪(kao)蹄(pu)子属性,在他们陪娃的时候总能轻易显露出来。


线上线下,我们都听过很多妈妈无奈吐槽:

我家男人就跟个小孩儿一样,跟孩子玩不到两分钟,就把孩子整哭了,他们甚至还会跟小孩子赌气,对着吵架或打架,分毫不让。

总之,这些男人分分钟会让女人们有种自己生了俩娃的错觉。正可谓是,老公不带娃,妈妈累死;老公带了娃,妈妈气死。


话虽这么说,绝大多数妈妈们仍然仅限于吐槽罢了。

然而,案例中这位妈妈,她是真的在考虑离婚了。她的提问的口气,听起来很迫切,很焦虑,很无助。


如果爸爸有一些很粗暴的言语,这个本身是4分的粗暴,但是在妈妈心中,这个却是9分、10分的粗暴,是几近无法忍受的粗暴。

为什么会这样?

这多出来的5、6分,是妈妈自己的某些部分被激活了,即妈妈的早年经历中,可能有一些被粗暴对待的回忆。


提问的最后一段落里,妈妈说出了一些很情绪性的话。这些话语背后应该是有故事的,或者说,是藏着一些属于这位妈妈自己的遭遇的。

在每一次老公粗暴对待孩子的时候,她都会想到过往那些境遇,于是变回一个无助的、愤怒的小孩子,替自己还没有足够表达能力的儿子说出了一些话:


这种话他也好意思说出口吗?我真的觉得无语了!不知道儿子怎样做是他能忍受的?”……与其每天这样,他的那点爱我宁愿不让宝贝接受!让他永远都看不到孩子,让他安静过他的,我们过我们的。


这些话我们可以翻译一下。就是说,这个妈妈既是在帮自己的孩子说,也是在替心中的小女孩表达:

你为什么这样对我?我不是故意的,我哪里知道什么是远近,什么叫深浅?我很委屈……我怎么做你好像都不满意……

我不想失去你(爸爸)的爱,可是你给我的爱太稀少、太粗暴了,我不开心,这样还不如不要……我好难过……


是的,这就是无助、愤怒和悲伤混杂的呐喊。

这就是这个妈妈面对自己老公,内心时时涌动着的无声的抗议。

这些无声的抗议,这些非常浓烈的情绪,都变成了一种强烈的要惩罚这个男人、恨这个男人,以及要和他分离的冲动。

这样的心路历程,真的很不容易啊。

我们首先想对这位妈妈说的是,把目光从丈夫身上收回来,去陪陪心中那个充满委屈跟无力感的自己。不必做什么,就是回归内心,在那个悲伤的情绪里待一会儿。


我们也留意到,妈妈提到,夫妻俩相处得很好,这是一件好事。

婚姻和家庭如同生命体,它是有周期的。不同周期有不同的主题。

在有了孩子以后,夫妻之间的感情,不仅仅是多了一个孩子那么简单。这时,家庭内部的二人关系主旋律,变成了三人关系的主题。

共同抚育孩子,是这阶段很重要的争议点。每个家庭都会遇到这种冲突。

这一时期,夫妻关系很容易被忽视,而恰好我们需要重视这一部分,去和另外一半进行一些沟通,增进彼此的了解。


妈妈需要做什么呢?就是找到一个时机,坦诚地跟丈夫聊一聊自己的内心。

你很敏感,想要保护自己的小孩,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儿子被这么对待。看到丈夫那般对待孩子时,愤怒背后是难过的,是对温柔的爱有渴求的。

这位妈妈有必要跟自己的丈夫说出这一部分,这样对三角关系都是有利的。

说完了妈妈的部分,我们想聊一聊爸爸的部分。


很多爸爸陪孩子的时候,似乎都爱生气,缺乏对孩子的耐心。当真男人生来就不会带孩子?不,这是社会文化塑造的结果。

我们社会对性别的期待有很大的差别。

女孩哭,有人给揩眼泪。

男孩哭,就憋回去。

我们鼓励女孩依赖,温顺,柔弱,懂事,要能照顾人。同时,我们鼓励男孩强大,勇敢,负责任,最好是能够功成名就。

但如果一个男孩缺少竞争意识,爱哭,胆小,那么就会被批评,需要被驯化。


最男人的形象,一般都活在文学作品里。

你看金庸老先生的武侠世界里,那些真正的高手,你从他脸上,从来看不出太多情感。所有的压力独自扛下,所有的痛苦打落牙齿和血吞。

我们的文化对男人的要求一贯如此。


他们小时候哭闹就会被嫌弃,或者被制止,所以他们无法耐受自己孩子的哭泣,总是动不动就烦躁,就炸毛。

他们小时候被鼓励表达攻击和愤怒,被认为更有男孩子气,所以他们不会表达情绪,却很擅长生气。


再加上,一个小小孩本来情绪表达能力就不够,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弱,动不动就可能哭,这就很容易让爸爸们无法招架。

这时妈妈再来指责爸爸,这些爸爸很可能就破罐子破摔了。

所以,怎么办?


第一,放宽心。

看得出案例中这位妈妈很担心丈夫会对儿子有不良影响。然而,如若按照妈妈的设想,去隔离开父亲和儿子的血脉联系,其实对孩子的伤害更大。


因为,将丈夫撤离隔离出儿子的生活,直接后果是妈妈和儿子的关系将更加紧密,紧密到很可能孩子该长大的那一刻,都无法顺利走向分离和真正的独立。


并且,哪怕一个完美妈妈也不能完全替代一个糟糕的父亲。

那是你儿子的父亲,是你儿子基因和命运的一部分。妈妈如何能够替代这个男人呢?妈妈做不到的。

我们没有男性生殖器,没有长胡子和遗精的经验,更无法体会一个男性看世界的角度和体会。

哪怕妈妈很努力地让自己变得中性,看起来既当爹又当妈,那也只是在表面上对孩子负责,但仍然不能对所有问题,特别是男孩的情感方面的问题做出回答。


所以,有时候,男人仅仅是能够在场,即使他的言行不够合格,我们依然无法抹杀他的贡献。

他的存在本身,就会是天然的男性榜样,同时也会自然而然地隔离开过于紧密的母婴关系,让孩子的成长和独立,来得更加容易。


第二,放低期待。

说实话,男人的确是比女人们更加“自私”的动物,换个词,叫做“自我”。他们很少会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在别人(孩子)身上,自己快活不快活,似乎更要紧。


意识到男人的“自私”或者说“自我”是有好处的。

一般情况下,妈妈当了妈妈容易自恋,希望把一切好的给到孩子。不接受自己做的不好,同样对爸爸的要求也会很高。

这样子一来,不仅累,对孩子也并不好。因为一个身心疲惫的、不快乐的父母,如何养育出快乐的孩子呢?

所以,不如向爸爸们学习一下他们的“自私”,减少对爸爸们的批评指责。

指责只会让他们顺水推舟,乐得安逸啊。聪明的妈妈怎么能给大猪蹄子们这种溜掉的机会?


所以,妈妈们必须要巧妙地调教自家男人,包括耐受爸爸的不完美,以及学会夸他们做得好的地方,忽略他们做得不够好的地方……嗯,跟哄小孩没什么两样。



最后一点建议是送给所有男人们的。

那就是爸爸们要想做好爸爸的角色,自己也是要成长的。陪孩子成长的那个过程,可能也是温柔自己,疗愈自己的一个过程。


我认识一个男性朋友,他小时候是在自己爸爸的棍棒下长大的。等他做了爸爸,坚决不动自己儿子一根手指头。

他也的确做到了。

那个过程当然很艰难。你会忍不住对孩子动怒。你越不想变得像父亲,就越觉得自己像他。

怎么办?其实就是儿子身上,那些像极了自己的地方,总会唤起我们的无力感,激起我们情绪上的波澜。要想破解,就需要去一点点去觉察和体会儿时淤积在心底的情绪,包括愤怒、委屈、无助感和悲伤。


这个体会的过程,就是一个消化和打开心结的过程。心结打开了,我们变得慢慢能够接受所发生过的一切,能够接受当初那个幼小的、可怜的自己,以及能够一点点跟当初那个暴虐的父亲和解,我们的情绪管理能力才能一点点得到改善。


这样说起来,父亲回归家庭,受益人不仅仅是孩子,更加是父亲们自己。

要改善父亲们的陪娃囧境,必须要男性朋友们去自我觉察,才可能一点点拿回父亲们做父亲的那个能力。

当然,如果案例中这位妈妈愿意适度放手和鼓励,那就更好了。


只有夫妻双方都能够带着觉察去育儿,才可能找到真正适合你们家庭的育儿办法。

这条路很难,但却是唯一有效的路。

你们自己的幸福,再难,也值得你们努力去试一试。你说呢?

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5amiao.com/qinzi/1121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QQ号:1045784018

工作日:10:00-17:00,节假日休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