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管理,本质都是团队管理。CEO领导的公司高管团队、事业部总经理领导的中层团队、部门总监或团队经理的基层团队,大家都在干一件事:团队管理!
每个公司,每个组织,管理层级都不同。简单的业务,职能型架构,公司老板直接管理各个部门,各部门经理或总监直接领导部门成员;
复杂的业务,或事业部架构,或矩阵架构,公司老板带领高管团队,高管团队直接管理业务群组,业务群组下又设有独立的若干个事业部,事业部总经理管理各个职能部门。
你有什么样的管理水平,你领导什么样的团队。你领导什么样的团队,决定了你的职级和薪水。团队管理,既然这么重要,有没有可以遵循的方法?当然有!
冯唐说:管理是一生的日常,成事是一生的修行。
团队管理,分为五步:招募 - 培训 - 监督 - 激励 - 评估
1、招募
现在的团队,是否新增了编制,需要招人?是否缩编,需要优化?是否有些人不合适,需要进行调整?是否有些人需要提升?这些步骤中,需要全盘考虑,最好HRBP一起参与到人员编制的人员盘点,得出明确的结论,进行制定明确的工作计划推动执行。
这个步骤有多重要呢?
我听到一个故事,是这么说的:有记者问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校长,怎么提高升学率?普通高中的校长认为,搞激励,搞培训,搞竞赛,抓老师、抓学生,巴拉巴拉,慷慨激昂,重点高中的校长悠悠地说了一句话,我们只要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。
我问过很多管理者,招聘和培训哪个重要,大多数认为培训可以影响和改变人。我认为招聘是决定性的,错误的人入职,后面的培训、监督都是浪费时间,都是在为自己招聘的失误买单。
2、培训
培训:培养+训练,通过培养加训练使受训者掌握某种技能的方式。主要以技能培训为主,侧重于行为之前。
毋庸置疑,重中之重,完善的标准化的新人入职培训体系,专门的培训部门或团队,就是区别普通和优秀公司,普通的管理团队和优秀的管理团队的分水岭。
仅仅培训标准流程是不够的,各种共组技能、产品知识、竞品信息、行业知识,一个都不能少。
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演练,大量的竞品调研,更需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学习,使命、愿景、价值观,一个都不能落下(悲哀的是,很多公司没有这些,也不重视这些,这就好像培养了一个优秀的战士,却少了让他愿意留下来的土壤,你的公司怎么留得住人?)
不仅要培训,还要考核。参加过TTT培训的人都知道,任何信息在传递和吸收的过程中都会衰减。而考核、复述、演练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培训的效果。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
3、监督
怎么监督?监督什么? 是不是很困惑?
简单而言,就是目标、过程和人员。
对工作过程进行监督,就是要明确不同的时间,团队在做什么?是不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,并执行到位?
对工作目标进行监督,就是要时时刻刻关注目标的进展和指标差距,是否正常?差距在哪里?问题是什么?要做什么?
对团队成员的监督,就是要知道每个销售顾问是不是工作状态在线?是不是在知识、技能和态度上有欠缺?如何帮助提升?
4、激励
激励:是对个人通过设计适当的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,以及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,借助信息沟通,来激发、引导、保持和规范组织和个人行为,有效地实现组织及其个人目标。
工作激励,不要以为只有销售团队,才需要激励。任何工作都需要,因为工作的标准化和流程化,会让人疲倦,所以需要鼓励。物质上的;非物质上的,工作结果的,工作行为的。国外有非常专业探讨销售激励的书籍,大家有兴趣可以深入学习。
据研究报告说明,对于销售团队的激励,最有价值的是加薪、其次是升值、个人发展和成就感。价值最低的奖励是别人的好感和尊重。当然不同的工作,侧重点不一样,需要管理者去摸索
5、评估
绩效评估和绩效改善,是这个步骤需要完成的管理动作。
绩效评估(Performance Review),是对最终的绩效目标,一项一项进行评估的过程,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参考系和实际的差距,看完标情况,看差距,找原因,深挖原因背后的行为和动机,给出评估结果
以销售为例,每月的销售业绩是核心指标,要看是否达标,是否业绩稳定,要看峰值业绩,还要看最低业绩,既要看平均业绩,还要看不同时期的排名中变化趋势。当然除了业绩,还有看销售周期、转化率、客单价、复购率、退费等。
绩效改善(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),是对绩效评估的结果,进行下一步的操作,具体的行动计划,包括改善、转岗、淘汰、晋升,通过相应的辅导、培训、培养计划等方法推动。
有人认为,PIP是淘汰的前奏,是变相裁员的工具。其实不然,公司招人是有成本的,这是前面我们提到的招聘。哪怕再有经验的面试官,对人选的判断都有失误,有可能不适合的人被录用,也可能与优秀的人擦肩而过。
有些不成熟的管理者,习惯于招自己喜欢的下属,所以面试,容易陷入就是晕轮效应,凭着第一印象和个人情绪,主观的判断。而管理者,为了吸引看好的候选人,容易随意画饼,造成入候选人期望过高。
晕轮效应:又称“成见效应”、“光圈效应”、“日晕效应”,是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。
所以PIP,可以很好地帮助需要帮助的对象,通过行动计划,有针对性地提升,从而达到管理预期的结果。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5amiao.com/baike/134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