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当前位置:首页>文化>广东与广西的广指的是什么?(广东与广西的广的含义)

广东与广西的广指的是什么?(广东与广西的广的含义)

广东广西的“广”到底指的是什么?

中国省一级的名称很多都有“东南西北”这样的方向名词,而许多名称所带的山川河流都很直观,比如:湖南湖北的“湖”指的是洞庭湖,河南河北的“河”指的是黄河,山东山西的“山”指的是太行山。但是也有不是很明确的,比如广西广东的“广”指的是什么呢?一些人就不是很清楚了。

笔者今天就来说说这个“广”字怎么来的,到底指的是什么?

据最直接的史料,广东广西所用的这个“广”字来自于北宋宋太宗年间,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北宋把天下划分为十五路(路就相当于现在的省),现在广西所处的大致范围在当时被称为为“广南西路”,而广东大致的位置则称为“广南东路”。所以这个“广”字就是北宋年间岭南的行政区域名称,到了元末明初,为了方便就简化称为广东广西,就一直沿用至今了。

其实在唐代初期,中国并没有严格意义的省一级单位,天下都是州县,以前东汉时还好,全国就十三州(岭南属交州),但后来州越分越细,到了唐朝贞观时期,由于疆域扩大,全国有多达三百多个州,难以监察,唐太宗就根据地理位置划分成十个道(就是省),而以广东广西为主的地区皆在南岭以南,就被划分为“岭南道”,到了唐懿宗时期862年岭南道被分为岭南西道和岭南东道,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广西和广东的前身。而北宋的广南西路和广南东路也是根据岭南东西道改称过来而已。

岭南道的“岭”很明确,就是指南岭(也就是五岭),如果北宋不改为广南东西路,估计现在广东广西就叫“岭东”和“岭西”了,就像山东山西一样直观。那北宋太宗年间,为什么把岭南东西道,改成广南东西路呢?“广”从何而来呢?其实是从汉武帝时期的“广信县”而来。而当年北宋改名为“广南东西路”,笔者认为是出于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诉求和美好愿望。

其中缘由且听笔者娓娓道来:

早在西汉汉武帝时期,南越已独立近百年之久(汉高祖时期虽臣服汉庭成为汉朝藩属国,但其实是独立王国不受汉朝管治的),长期脱离中原政权的管制。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元鼎五年,汉庭出兵十万,一年平定了南越,设岭南九郡,岭南地区才又真正归属中央王朝的统治。而岭南九郡皆归属交趾刺史部监察(地域范围在东汉称为交州),交趾刺史部治所就设在苍梧郡的广信县(今梧州一带),而广信县的得名来源于汉武帝诏曰“初开粤地,宜广布恩信”之意。其意在岭南地区“广布恩信”,使岭南地区人民心悦诚服。而广信地处漓江,贺江和西江的交汇处,交通极为便利,此后三百多年,广信一直都是岭南地区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。可见当时“广信”是极具影响力的。

就连“广州”这个名称也是来源于“广信”,“广州”最先来源于东吴孙权黄武五年即公元225年,当时东吴把交州一分为二,合浦郡往南包括合浦郡还称交州;往北称为广州,管辖四郡(就是今天广东大部和广西中东部)治所在番禺。而为什么称为“广州”也是因为之前三百多年,广信一直是岭南交州的治所和中心,所以起名时自然取了“广”字。

等到北宋初年,宋太宗划分全国为十五路,在对待“岭南东西道”的名称上,最后取名“广南东西路”还是有其政治上的考量的。

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五十多年的纷乱分裂的局面,而岭南地区在五代十国时期就归属南汉的割据政权,后为北宋所灭,岭南地区自古天然由南岭和北方相隔,容易据险而自治,之前就出现过和南汉几乎重合的南越国,如果还叫“岭南东西路”这个名称,容易给人以联想,是不是适当的时候又可以划岭而治啊?这是中原王朝所不愿意看到的。用什么来代替,古人当然最先考虑的就是从历史中找寻合适的字,这时国家才刚刚从大分裂中统一,还有什么比“宜广布恩信”更有意思的么?当时汉武帝平定了南越取的“广”字,北宋现在也是平定了南汉啊,没有什么比“广”字寓意更好了,并且当时广州这个地名一直都存在着,当年东吴时期的广州所管辖的地区与岭南道也大致吻合,所以北宋朝廷很自然觉得“广”字比“岭”字更好啦。

所以说,无论是早期西汉的广信县,东吴的广州,到北宋的广南东西路,到后来的广东广西,这些的“广”字归根结底,皆来源于汉武帝的“初开粤地,宜广布恩信”。汉武帝不愧是力压汉高祖刘邦,为汉朝四百年最有影响力的皇帝。


本文采摘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5amiao.com/wenhua/667.html

联系我们

在线咨询: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
QQ号:1045784018

工作日:10:00-17:00,节假日休息